一、人才基本信息
赵宏斌,男,身份证号:622725197810190614,出生日期:1978.10.19,出生地:甘肃华亭,名族:汉,参加工作年月:2005.06.27;学历:鞍山科技大学(现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艺硕士学位,中级职称,南京大学EMBA精造课程EPP。现任优秀科技人才企业-江苏众智启澄智能环境科技有公司总经理,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担任华东勘研院外聘技术顾问,江苏华育智能、惠氏制药等多家企业目标规划导师。
二、主要研究领域
江苏众智启澄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赵宏斌系公司总经理及研发负责人,从事分析监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作10余年。主要从事河道、湖库、水源地等野外环境监测系统的研发制造、数据深度处理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有走航式监测系统、浮标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站、泥沙浓度计、多参数水质仪、水下采样器等。
三、主要工作经历及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1、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曾任上海拓引数码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项目经理,期间带领17人的研发团队,成功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拥有知识产权的小尺寸显示器件。产品入市后,实现利税70余万元。鉴于产品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地政府部门要求企业做好废水处理和分析监测工作。赵宏斌通过物化方法帮助企业处理废水上千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任职上海恒奇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销售主管。建立“顾问式销售”模式,帮助公司销售业绩从1700万元提高到3600多万元。期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08年初被提拔为江苏分公司经理,全面负责江苏分公司的筹建、培训与日常管理工作,创建了8人的销售队伍,实现销售1900多万元。
3、2008年11月至2015年任上海捷辰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期间,为李长荣石化仓储公司高资港长江码头设计,建设“长江水质预警监测系统”获得用户好评与长江海事局江苏省海事局的多次参观学习关注,为靖江经济备用水源地大明湖水源地设计建设“水源地预警监测系统”及时解决了靖江市区饮用水安全评价问题。
4、2017年8月担任江苏众智启澄智能环境科技有公司总经理,致力于研发与产业化,与同济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分别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此期间取得27个知识产权。并逐步建立“走航式及立体无人”监测系统。
四、主要工作成绩及奖惩情况
1、2018所负责的项目荣获“东吴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称号并获资金支持
2、2018年主持并促成“同济大学众智启澄环境监测研究生工作站”;2019年与西交利物浦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实训基地;
3、多年来主持并领导团队取得43项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
4、2018年所举办的高层次学术论坛交流会获政府认可并获得政府资金奖励
5、2018年获得优秀科技人才企业称号并获资金奖励
6、2019年所负责项目立项华为研发上云项目
7、2019年荣获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称号
8、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
9、2019年所负责的项目立项姑苏科技创业天使,并获得资金奖励
10、2019年所负责的项目在上海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大赛中获奖三等奖并获政府资金奖励
11、2018-2020年均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
12、创建“野外水环境监测技术前沿论坛”连续举办六届,自2014年一年一度成为华东地区颇具影响力的行业会议,每次到会近100人
13、为“雪龙号”科考船,同济大学,长江流域预警监测,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等460余个现场服务,获得用户广泛好评
14、带领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剖面浮标监测系统成功投放于崇明国际生态岛、军运会等重大项目中,获得用户与业内广泛关注和认可
2018,众智为“雪龙号”科考船建设走航式水质自动监测站,从上海到南极取得宏观监测大数据,深受用户认可
2019年,宁波城市内河水质监测项目接受电视台采访
优秀人才企业
一、公司简介
江苏众智启澄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众智启澄”)成立于2017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众智启澄致力于环境监测与治理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生产基地和专业研发团队,与同济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形成了独有的技术创新模式,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27余项。
众智启澄的产品包括环境监测软件平台、无人船、浮标、水站、水下采样器、海洋泥沙含量校准系统、多参数水质测控系统等。客户主要有环保局与环境监测站;水文水利部门;水务局、流域管理局;高校研究所;河长制办公室;城市河道管理处;水产渔业养殖机构;集成商与分销商等。目前,公司已与同济大学、河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宁波大学、中科院地理湖泊研究所、中国极地中心、上海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无锡市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局、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研究、清华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市供排水管理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浙江水利河口研究院、清源华衍水务等行业内重要用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各地集成商、分销商保持着密切的合作。迄今,众智启澄的产品与服务已成功应用于“雪龙号”科考船、“十三五”水专项、崇明国际生态岛、军运会武汉东湖帆船中心、浙江城市内河、江苏河长制断面监测、中科院湖泊生态环境监测等数十个重点项目,广受用户好评。
众智启澄致力于环境监测与综合治理领域的技术研发、应用与技术服务,我们秉承“持续迭代创新,造福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为把企业打造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国际市场领先企业的目标而奋斗。
二、市场分布
我们专注于水环境监测的研发和应用服务,已在全国12个省、36个市县提供服务,并获得300余用户的好评。
优秀科技产品
一、项目介绍
本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自动走航式河网监测系统实现宏观水体环境的连续实时水质监测、地形测绘、定点采样、暗管排查、视频监控,监测数据、曲线与图谱实时接入云端,以移动APP或PC端友好呈现为数据应用者与管理者服务。系统已为中科院、苏科大、浙江环保、无锡环保等众多用户用于水环境容量普查、虚拟现实建立、污染物甄别、水质分类、动态建模与预警预报等工作,广受好评。该项目很好地解决了目前业内水质自动站、传感器微型站与人工采样的诸多弊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水文水利、“河长制”办公室、供排水、海洋渔业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不同部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环境防治方案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使管理部门根据河道实际水质状况和水文水利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对河道进行“一河一方案”式的精准治理,提升水环境治理效果。
二、项目创新点:
1、立体无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采用无人船、无人机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新型方式,充分满足无人值守情况下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对于类似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人力不便出现情况下持续开展监测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2、多元异构数据融合算法融合立体视觉、高精度GPS定位、河床地形、测深和流量等各类数据,构建河道3D模型,计算河道排洪能力、淤积状况,形成水环境容量数据模型;
3、立体无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结构上均为独创实用性设计,设备小巧轻便普通SUV即可携带,1~2人即可搬运、投放、回收,充分满足野外生态环境监测便携性需求,同时实现高效、实时的监测;
4、系统硬件自主导航、自主避障,实现超视距远程控制,遥测数据传输及报警功能,大大提升了监测范围和宏观数据量;
5、监测单元采用独立的分析模块,方便增添或删减分析模块,灵活搭配按需进行参数配置,封闭式船体设计和生态环境监测仪自动清洁功能,使系统只需要很少的维护工作量。
三、项目优势
1、无人值守、实时监测
无人船、无人机连续实时监测生态环境与无人采样技术实验室分析相结合,非常适合人工不能到达和劳动强度大的监测场合,例如有效保障疫情期间生态环境监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2、多元异构数据融合算法,有效数据整合建立数据模型
温度、pH、电导率、溶解氧、浊度、ORP、叶绿素、蓝绿藻、fDOM、氨氮、COD、余氯、总氯、生物毒性、大肠杆菌等水质数据与流速、流向、流量、水深等水文数据及自然地理信息等数据有效整合,为建立水环境容量数据模型与河道、湖库虚拟现实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3、系统小巧便携,使用方便
该系统的硬件,无人船、无人机以普通SUV即可方便送至野外投放和回收,适用于所有的野外生态环境场合,充分满足了人力所不能到达或人力所不能连续进行的生态环境监测需求。
4、系统搭载能力强,配置灵活
该系统可同时监测参数多达20余项,用户可根据实际监测需求灵活搭配。
四、项目关键软件技术
1、基于栅格法和蚁群算法的自主避障技术
本项目采用栅格法描述探测到的局部地图和全局地图,并结合蚁群算法进行快速的避障路径规划。自主避障系统的硬件由下位机、外部传感器、内部传感器构成。下位机可以共享上位机的全局GIS地图信息系,同时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地接收外部传感器激光测距仪或雷达反射器的距离反馈信息,经过下位机的数据处理形成局部地图,通过内部传感器GPS模块和传感器陀螺仪的艏向定位,与全局地图联系、融合,结合蚁群算法,进行避障及重新规划路径,这样使得平台在躲避障碍物的同时可以找到正确的航道。
2、多元异构数据融合算法
研发基于立体视觉和深度学习的河道宽度和坡岸高度自动检测新型算法,与高精度RTK导航和定位数据结合计算河道宽度和坡岸高度数据;研发多源异构数据新型融合算法,融合立体视觉、高精度GPS定位、河床地形、测深和流量等各类数据,构建河道3D模型,计算河道排洪能力、淤积状况;研发水环境容量分析和计算系统,根据已构建的河道3D模型、水质监测数据和相应水质标准判断河道污染排放是否达标,并计算河道剩余水环境容量或需要削减的污染负荷量,为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3、数据中心云存储技术
采用云存储技术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云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的数据可以完成多用户多行业间的共享;云数据中心提供完整的数据接口和多协议适配,以实现对外的数据交互、数据加工、相关数据的融合。
结合多种传输协议优势的高效、可靠的云数据中心有效地控制分布在网络上的众多组件之间的数据流向,即便在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数据通道的畅通性、信息交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成为维持云计算平台稳定正常运行的关键。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充分的利用这些数据的价值。
数据中心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得监测系统的位置和实时监测数据。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上传到云数据中心以后,云数据中心通过数据协议对接受到的数据进行解析,然后按照需要进行存储或转发。在云数据中心的库中可以寻找预测性信息,避免了大量的人工检索。